首页

女S在酒店圣水调教

时间:2025-05-25 07:12:47 作者:美国麻疹疫情确诊病例数增至1046例 浏览量:10135

  ◎本报记者 符晓波

  初春时节的福建省厦门市,海水环绕、绿树成荫,时有白鹭成群飞过。作为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厦门多年来把凸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通过保护水体,防止水源污染,走出一条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不久前,厦门进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厦门何以入选?美丽的城市风光,既是画卷,也是答案。

  海漂垃圾“智”理有方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洁净的海岸环境是厦门的“生命线”。海漂垃圾是海岸线环境的“杀手”,不仅会造成海洋生态污染,还影响沙滩面貌和旅游环境。作为中外知名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高度重视海漂垃圾的治理工作。

  “智慧海上环卫系统,帮助我们预测海漂垃圾的漂移轨迹和分布区域。快艇、远程视频监控等技术辅助手段,让海域保洁的效率大幅提高。”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秋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厦门市对海漂垃圾进行了智能化管理。

  根据海湾区域特点,厦门建立了150余人的海上保洁队伍,专门负责海漂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置。据了解,厦门将230平方千米的海域纳入保洁范围,每年清理海漂垃圾约3000吨。

  面对大体量的垃圾搜集工作,信息化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陈秋茹介绍,厦门依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建设了海漂垃圾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这套系统以中国沿海港湾的水动力模型、天气预报模型、海洋数值预报模型等为基础,结合厦门海洋垃圾监测和防治管理需要精准开发,可以每日对入海垃圾的漂移轨迹及分布区域进行预测,为环卫机构合理部署保洁力量和海漂垃圾的拦截清扫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海上保洁队在作业中会持续回传海漂垃圾分布数据,使模型得到不断优化。此外,厦门还在沿海重点岸段安装视频监控,利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海漂垃圾。

  “厦门在海漂垃圾治理理念、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标本兼治,实现了垃圾海上收集、陆上处置。”陈秋茹说。福建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厦门海漂垃圾密度连续两年全省最低。

  为水系统“疏通经脉”

  除了截污减排,为水系统“疏通经脉”也是厦门降低海洋污染的重要一环。

  在厦门市筼筜湖畔新建的南湖公园西园,记者看到,公园绿植摇曳、湖水碧波荡漾。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艳艳告诉记者,看似寻常的公园地下,藏着一座2.5万立方米的调蓄池。这个调蓄池是实现厦门岛污水“零排放”的重要托底工程。它的容积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主要用于储存初期雨水,减少入湖污染物。3年来,厦门建成投用22座调蓄池,新增调蓄能力18.5万吨。

  同时,厦门还利用自然潮差吞吐动力,建设了6.5公里的“西水东调”海水输送管。以筼筜湖流域为例,涨潮时,海水进入筼筜湖;退潮时,湖水排入大海,总体上实现了水体的交换和循环。

  2020年,厦门提出实施“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的源头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模式,全面改造城市排水管网。截至目前,厦门已累计完成688公里市政污水管网的新建和改造工作。

  王艳艳说,改造工程引入专业排水公司作为“排水管家”进驻小区,从源头处解决管网缺失、错接混接、管道淤堵等城市治污痛点,使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经过专业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尾水提升到地表水类IV类水质标准,不仅被用于城市其他区域生态补水工程,还改善了河流湖库的水环境。

  厦门市翔安区大宅村是污水治理改造的显著受益村。翔安区属于干旱缺水地区,而大宅村作为特色“果园村”,火龙果、胡萝卜种植产业规模大,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高。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水务处处长李志钦告诉记者,过去农村污水治理不到位,当地对生活污水只能进行末端截流。每到夏季高温,排放到沟渠中的生活污水不仅气味难闻,还会滋生蚊虫,给村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如今,通过管网“一张图”,全村实施“源头截污三根管”,对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池污水采取入户收集、分类收集,从根源上化解了排污难题。大宅村还将污水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将达标尾水资源用于火龙果种植灌溉,构建污水固废全利用零排放体系。

  “沟渠不臭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火龙果产业也越来越旺了。”大宅村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海云说,现在村里打造了十几种火龙果衍生加工品,并依靠火龙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大宅村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休闲娱乐。(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

此次湖南考察,习近平要求,确保春播面积,细化春季田间管理;要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

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就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答问

宪木希还喜欢炫技能,配菜、放牧、装修、喷漆、做饭、修车,他都很擅长。“人要活在热爱里才会发光,如果力气足够大,要热情一点,你可以用自己的光照亮别人。”宪木希说,小时候他就很喜欢植物。现在到管护站上班,把工作与兴趣爱好结合,他有信心干出样子。

联播+|紧扣两个关键词 总书记“把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白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8%,良好生态吸引了白鹇等众多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衍。

2023年全国工会“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

拉萨4月17日电 (记者 赵朗)记者17日从拉萨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西藏自治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8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216.7%,增速依然保持中国首位。

浙江FC开放青训应援看台 冀缓解青训训赛燃眉之急

法院认为,小卜出生后曾长期与祖父母共同生活并由祖父母协助照顾,已经与祖父母建立了较深的情感。允许老人探望孙子,有助于消除老人的内心伤痛,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原告要求探望小卜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并判决刘某应予以必要协助;鉴于小卜年龄尚幼,原告要求接走探望的方式目前不具备现实条件,法院不予支持。

相关资讯
河南“新春暖心包”独具文化味 温暖十余国海外侨胞

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2014年3月,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2015年9月,总书记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文明价值追求的共通点,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根基;2018年6月,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2023年3月,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这一系列重要理念、重要论断、重大倡议,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展现了“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和“美美与共”的远见卓识,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逻辑、发展方向,在国际社会日益深入人心,为推动人类文明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注入了深厚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热门资讯